流水十年間,日異月殊。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規模不斷躍上新臺階,產業結構逐步實現新優化,改革開放持續取得新突破……全黨全國人民砥礪奮進,中國正以嶄新的面貌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
十八大以來這十年,是中國對外貿易走上騰飛之路的十年。任國際風云變幻,我國對外貿易穩定增長,顯示出充滿韌性與活力的“中國力量”。十年間,中國的貨物與服務貿易總額從2012年的4.4萬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6.9萬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二,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十年,是我國科技進步最大、科技實力提高最快的十年。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變化,“天問”探火星、“深海勇士號”等載人深潛器成功研制、量子科技計算能力不斷突破……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領域的世界級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創新能力持續提升,科技創新成為支撐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名副其實的第一動力。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重點領域不斷取得突破,產業結構優化持續加快。一批有世界影響力的優勢產業引領創新;一批世界卓越的大型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不斷涌現;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形成……
數字經濟是經濟新形態,也是未來發展大勢所趨,事關國家發展大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數字經濟發展,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對數字經濟發展進行了全局謀劃和系統部署。十年間,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糧穩天下穩,糧足百姓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了大臺階,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糧食連年豐收,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業現代化水平大幅提高,農業科技發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強力推進,種業發展有了很大進步。經過十年發展,我國糧食生產能力穩定站上1.3萬億斤的高點平臺,牢牢端穩了中國飯碗。
收入是民生之源。如何把收入“蛋糕”做大切好,讓百姓共享發展成果,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奮斗的終極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總量擴大和質量提升,居民收入發生了巨大變化,10年收入翻番,增速快于經濟增速,收入差距持續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明顯擴大,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向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邁進。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
城鎮化建設蹄疾步穩,鄉土中國轉型為城鎮中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城鎮化水平和質量不斷躍升1,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效顯著,城鎮化空間布局持續優化,綜合承載能力明顯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隨之不斷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綠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衣食住行皆低碳”漸成時尚;綠色多元的能源體系正在建立,能源消費清潔化、低碳化取得重大進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凈土保衛戰”取得積極成效、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總體穩定;水生態環境保護謀篇布局更加成熟,正在從水污染防治向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三水”統籌轉變?!懊利愔袊苯ㄔO邁出重大步伐,取得歷史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