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操作系統產業峰會2022”在線上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在主論壇演講時表示,以原生自主操作系統為代表的軟件根技術是數字基礎設施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技術創新和數字化發展的基石。開源和生態建設未來將成為國產操作系統創新發展的主流模式。
操作系統軟件技術的核心基礎
根技術發展有著與生命演化類似的特征。在地球適宜的環境下,每種生物在“生命之樹”上繁盛演變。技術也是如此,每一個產業領域,都對應著一個或者多個“技術樹”。根技術是技術樹之根,持續為整個技術提供著滋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技術樹的榮枯。從軟件產業鏈的角度來看,操作系統被認為是軟件技術體系中最核心、最關鍵的基礎軟件,是所有軟件的基礎。
廖湘科指出,操作系統承擔著高效管理計算機系統的軟、硬件資源,為上層軟件提供共性的基礎服務,和為用戶提供友好易用的人機交互手段三大任務。它既是連接硬件和數據庫、中間件、應用軟件的紐帶,又是承載各種信息設備和軟件應用運行基礎平臺的重要基礎性軟件。
“如果說芯片是智能設備的心臟,那么操作系統就是智能設備的靈魂。假如一家企業掌握了一個成功的操作系統,那么就意味著掌握著上億智能設備的流量入口,而依托這些智能設備,能夠形成一個成熟的產業鏈,從而獲得巨大的商業利益。”廖湘科說。
他認為,目前,全球成功擁有基于操作系統的應用生態的科技公司只有微軟、蘋果和谷歌三家。而無論是Windows體系、Apple體系還是安卓體系,均建立了基于特定CPU和操作系統組合的統一計算平臺技術體系和配套商業模式。
開源操作系統發展重要手段
近年來,中國對于開源的認知和對全球開源的貢獻正在悄然發生變化,正在從使用開源、參與開源,走向貢獻開源甚至部分主導開源。此外,開源促進產業共建,產業再反過來牽引開源創新,這兩者的互相促進使得中國在開源操作系統領域有了更深、更廣的嘗試。
在廖湘科看來,開放開源是軟件根技術創新,特別是發展操作系統這類基礎軟件的重要途徑,充分利用開源,聯合開發者、社區、軟硬件上下游產業鏈企業,共同發展壯大國產操作系統產業是當前最為行之有效的路徑。
例如,華為的openEuler和OpenHarmony社區,在構建開源操作系統生態方面做出有力的探索,并探索出一條開源共建的創新之路,為國產操作系統面向未來發展,構建根植于中國的基礎軟件產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基于操作系統在基礎軟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022年,中國軟件行業協會聯合企業、研究機構、開源社區,結合openEuler、OpenHarmony在行業中的成功實踐經驗,編寫并對外發布《中國軟件根技術發展白皮書(操作系統冊2022版)》(以下簡稱《白皮書》),借此進一步凝聚產業共識,凝聚產業力量,合力在操作系統領域實現原創性突破。
產業協同共建國產操作基礎架構體系
據廖湘科介紹,《白皮書》提出四個核心觀點。
一是,隨著全球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數字經濟已成為社會與經濟發展的主引擎,以原生自主操作系統為代表的軟件根技術是數字基礎設施的核心組成部分,是技術創新和數字化發展的基石。
二是,隨著數字孿生的發展,對于多樣性算力的支持成為普遍需求,云、管、邊端數字全場景的打通成為數字基礎設施操作系統的剛性需求,跨場景、跨終端、云驅動成為操作系統發展的新動力。
三是,產業對操作系統技術發展提出新的挑戰,需要操作系統實現多樣性算力、全場景支持,使數字世界全場景能無縫協同。
四是,開源和生態建設未來將成為國產操作系統創新發展的主流模式。
“《白皮書》倡導市場主導、產業協同,共建國產操作基礎架構體系;诩軜嬻w系,延伸應用、衍生產品、培育生態,再向世界共享輸出。這既有助于建設完備的中國軟件產業體系,也可以為全世界的數字化進程貢獻中國力量。”廖湘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