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 經 科 技 | 股 票 房 產 原 創 |   中國經濟時報電子版
    商 業 地 方 | 文 化 汽 車 能 源 |   中國經濟時報數字報

    國研視點

    首頁 > 首頁欄目 > 國研視點

    呂薇: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支撐

    中國經濟新聞網 2022-10-25 09:46:52

      本報記者 劉慧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研究員呂薇近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相輔相成,要有機統籌、相互促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教育、創新、人才“三位一體”是一個亮點,強調了創新體系的整體性、系統性和協調性。人才不僅是創新的第一要素,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支撐。

      營造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生態

      呂薇表示,人才是創新的關鍵要素,創新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目前,全球人才競爭加劇。雖然我國科技人員總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高端領軍人才短缺,需要吸引全球高端人才,關鍵要營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環境,為引進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并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充分發揮人才創新創造的積極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呂薇表示,培養人才,教育要先行。要適應科技發展,進一步優化專業和課程設置;優化教育結構,發展研究型大學、應用型大學,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相結合,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供滿足創新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多層次人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到2035年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成人才強國的戰略目標。對此,呂薇表示,我國人才結構還有待優化。創新需要多層次人才,不僅需要科研人員,還需要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和生產一線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目前,我國科研人員較多,但高端領軍人才少,高素質的技能人才供給不足,人才結構還不能夠滿足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創新驅動發展的需要。

      新形勢下如何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呂薇表示,一方面,要全方位培養和引進人才,進一步優化人才結構;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實行分類評價和激勵,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氛圍,形成各類人才都能發揮創造性、積極性的生態環境,真正把我國打造成世界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提高引領性和原創性能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對此,呂薇表示,我國經濟社會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創新也從量的積累進入到質的提升新階段。目前,我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升至第十一位,研發投入總量居世界第二位,科技人員的數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們的創新能力也從原來的跟跑為主,轉向跟跑并跑和領跑“三跑并存”。在新的形勢下,一方面,更加強調原始創新,提高引領性和原創性能力。另一方面,要更加關注發展和安全,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突破關鍵“卡脖子”技術,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自主可控。

      如何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呂薇表示,在創新主體多元化的形勢下,進一步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一方面,要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健全新型舉國體制。進一步整合已有的科研機構,包括國家實驗室、各類產業技術中心、區域創新中心平臺等。各類科研機構在創新體系中的功能定位有所不同,因此要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與其功能相匹配的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提高運行效率,更好地發揮作用。另一方面,要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進一步加強供應鏈上下游產學研合作,發揮領軍企業的作用,促進供應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合作創新。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編輯: 張麗敏       
    微信公眾號

    相關閱讀

    中國經濟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本網所刊登文章,除原創頻道外,若無特別版權聲明,均來自網絡轉載;
    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
    如果您對稿件和圖片等有版權及其它爭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聯系電話:81785256;郵箱:cetcopyright@163.com

    報紙訂閱  關于我們  CET郵箱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中國經濟新聞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復制或建立鏡像
    聯系電話:(010)81785256 聯系郵箱: cetcopyright@163.com
    中國經濟時報社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平西府王府街 郵政編碼:102209 電話:(010)81785188(總機) (010)81785188-5100(編輯部) (010)81785186(廣告部) (010)81785178(發行部) 傳真:(010)81785121 電郵:info@cet.com.cn 站點地圖 Copyright 2011 www.carenetp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舉報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80005       京ICP備07019363號-1       京公網安備110114001037號
    国产久久偷拍网大学,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麻豆精品传媒在线播放,玩偶姐姐陪玩四部曲视,日韩av偷拍国产,在线sm国产免费观看,萝莉 视频 国产 在线,国产网红百合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