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王小霞
近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牽頭、多個研究部門共同完成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21年度重大課題成果之一《以消費為主導有效擴大和更好滿足內需》研究報告對外發布,報告對新發展階段有效擴大和更好滿足內需進行了戰略研究。
新發展階段,有效擴大和更好滿足內需為何如此重要?“十四五”時期內需增長的動力和空間如何?有效擴大和更好滿足內需應重點關注哪些方面?對此,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專訪了課題協調人、報告主要執筆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
“十四五”時期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在60%以上
中國經濟時報:新發展階段,有效擴大和更好滿足內需為何如此重要?內需增長的動力和空間如何?
王微:內需是國民經濟總需求的主體,是大國經濟最根本的發展動力,也是構建安全可控、富有彈性韌性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有效擴大和更好滿足內需,已成為新發展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新戰略和重要任務。
當前,有效擴大和更好滿足內需面臨著新形勢新要求。應對百年變局必須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求依托超大規模市場,形成供需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在推動共同富裕中提高人民美好生活質量,必須把更好滿足內需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要求把握戰略機遇,培育更強的內需發展創新動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要求加快內需增長模式實現綠色轉型。
以消費為主導的內需發展格局成為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大盤與主要動力。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內需規模持續擴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凸顯,以消費為主導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內生動力明顯增強,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促進作用日益強勁。
在新發展階段,以消費為主導的內需增長具有強勁動力和廣闊空間。預計到2025年,我國消費率將達到60%左右,最終消費規模約為90萬億元,“十四五”時期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將穩定在60%以上。
更重要的是,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消費創新發展的動力將更加強勁。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將促進消費不斷提質升級;人口年齡及家庭結構變化將促使消費需求不斷細分;城市化高質量發展將進一步擴大和重塑內需增長空間;數字技術普及將日益強化內需創新發展的動力;綠色發展將為內需增長提供新的空間。在消費升級和創新發展的牽引拉動下,相關投資需求潛力將進一步激發和釋放。
有效擴大和更好滿足內需有六大戰略重點
中國經濟時報:您認為,有效擴大和更好滿足內需應重點關注哪些方面?
王微:有效擴大和更好滿足內需事關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重大戰略。按照新發展階段的要求,結合當前及未來以消費為主導的內需增長趨勢,要著力構建以全領域覆蓋、全周期管理、全環節貫通、全要素支撐為主要特征的完整內需體系,加快形成“高效匹配、強力激發、加速創新、有序轉型”的內需持續發展新機制,推動以消費為主導的內需增長格局更好更快發展。
在新發展階段,有效擴大和更好滿足內需有六大戰略重點。
以創新為引領,培育強勁的內需增長新動能。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加強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創新,有效擴大服務消費,培育更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以品種豐富、品質提升、品牌培育為導向,增加優質中高端商品和服務有效供給,滿足和創造各類群體不斷升級的多樣化、多層次消費需求。
以數字化轉型為途徑,為實現供需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供新抓手。加快推進數字化從消費端向供給端延伸,從單點突破向全鏈條擴散覆蓋,用好數據新生產要素,建立產能靈活轉換和快速響應機制。以國貨消費為契機建立供求匹配的新動力新途徑,提升供給體系適應性和創新力,打造數字化、智慧化、綠色化的現代流通體系。
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力,為以消費為主導的內需持續增長構筑強大的基本盤。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化政府就業服務,提高低收入群體人力資本,推動更多技術工人、進城農民工等進入中等收入群體行列,托住中等收入群體中的脆弱人群。
以青年群體為重點,塑造消費活力持續釋放的“生力軍”。發揮年輕群體的引領示范作用,促進消費市場創新發展,帶動全社會消費的升級和擴大。加快新型消費、升級消費發展,構建線上線下融合協同的消費生態。圍繞小型家庭社會化、便利化消費要求,提升對接“小而美”生活需要的供給能力和水平。
以大型中心城市為核心,打造引領和壯大消費的重要增長極。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發展優勢區域的經濟活力和人口承載能力。加快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增強對全球消費的集聚輻射力和資源配置力。探索鄉村消費的多功能性,打通形成城鄉一體的消費體系。
以綠色發展為契機,推動內需可持續發展新模式。引導居民消費行為綠色化,提升綠色產品服務供給水平和質量,加快培育綠色低碳消費市場。完善綠色產品標準體系,降低綠色生產成本,加快出臺資源回收產業標準規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供需雙側發力 強化政策和制度改革創新
中國經濟時報:圍繞新發展階段構建完整內需體系、有效擴大和更好滿足內需的新要求新任務,您有哪些政策建議?
王微:圍繞新發展階段構建完整內需體系、有效擴大和更好滿足內需的新要求新任務,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消費促進政策和制度改革創新,做到供需雙側發力,進一步夯實擴大內需的制度基礎,為穩住經濟大盤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內需支撐。
第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市場供給。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有效增加高水平產品和服務供給;完善與創新相適應的包容審慎監管機制和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完善要素市場和深化價格形成機制改革。
第二,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優化社會政策,提升居民消費保障能力和水平。改善居民收入及分配結構;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
第三,完善消費促進政策,夯實擴大內需的制度基礎。大力提升消費平臺支撐能力和水平;探索完善擴大消費的相關稅收制度;完善消費金融制度和加快公積金制度轉型;有序取消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規定;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
第四,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促進投資和消費形成良性循環。著力加強制造業企業創新轉型能力建設;加快形成促進制造業企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拓展有效投資空間。
第五,擴大服務業制度型開放,強化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機制。進一步擴大社會服務領域對外開放;以國際消費中心試點城市為重點構建免稅零售體系。
第六,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促進內需潛力加快釋放。以數字化為導向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以城市化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加快推動城市商業基礎設施升級;以縣城為核心著力提升農村地區消費供給能力和水平;以促進服務消費為重點,加快補齊民生基礎設施短板。
第七,完善綠色消費制度,推動形成綠色健康消費風尚。夯實綠色低碳生產消費制度保障;增加對綠色產品服務消費補貼;明確政府綠色采購義務。
第八,加快新技術應用推廣,打造消費數字化創新轉型新動能。加快創新數字經濟時代消費新模式;推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加強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
第九,探索建立適應內需發展要求的統計體系。健全生活服務消費統計;加快試點采用市場租金對住房消費進行核算;積極利用大數據推進消費統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