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 經 科 技 | 股 票 房 產 原 創 |   中國經濟時報電子版
    商 業 地 方 | 文 化 汽 車 能 源 |   中國經濟時報數字報

    產業資訊

    首頁 > 首頁欄目 > 產業資訊

    長安汽車2022年度技術回顧:電動化、智能化加速發力,助推行業技術革新

    中國經濟新聞網 2023-01-09 10:16:28

       2022年,中國汽車產業經歷了疫情、缺芯、成本高漲、物流受阻等多種風險和挑戰;對此,民族汽車企業以奮楫者姿態實現逆勢突圍。尤其在2022年10月,民族品牌的乘用車銷量份額達到53.2%,占據半壁江山,撬開了曾經不可撼動的合資和豪華品牌市場大門。

      而在2022年中國車市中,新能源汽車更是一抹難以忽略的亮色。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2年前11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增幅均超過100%。2022年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攀升至33.8%,創歷史新高。

      其中,長安汽車正是民族汽車品牌中的典型代表。擁有160年歷史底蘊、38年造車積累的長安汽車,自2018年發布“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以來,以創新為驅動,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在2022年向行業打出了一系列技術組合拳,助力新能源業務快速發展,助推公司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加速邁進。

      尤其在過去的2022年,長安汽車在研發方面不遺余力,發布多項全新技術,全面提升其產品市場競爭力,助力國產汽車行業向前發展,同時行業地位和市場影響力也在不斷加強;仡2022年,長安汽車發布的重磅技術有哪些?

      純電平臺驚艷亮相 全球首款!

      2020年以來,汽車行業迎來電動化和智能化的變革,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速大幅跑贏行業平均水平。長安汽車歷時五年研發的全球首款全電數字平臺——EPA1平臺在2022年4月21日發布后,展現了一系列引領行業變革的技術革新。


      EPA1平臺以純電為基礎,同時拓展增程、氫燃料電池等補能形式,具有高效率、高性能、高智能、高安全的“四高”屬性。其中,電效率反映了新能源動力系統的綜合驅動效率,體現了用戶能直觀感受到的動力系統綜合驅動能效水平。目前行業主流的電效率約70%-75%,而長安新能源通過一系列優化舉措,電效率可以達到78%,位居行業領先水平。

      技術是產品的第一競爭力,EPA1平臺的驚艷技術也帶來了火爆的產品銷量。

      基于EPA1平臺所打造的首款量產車型深藍SL03在2022年7月上市后就備受歡迎,公布售價33分鐘后便實現訂單破萬,打破了行業紀錄。

      投資機構對此也表示認可。信達證券表示,考慮到深藍SL03科技感外形深受消費者喜愛、16.89-21.59萬元的極致性價比、增程式車型有助于緩解消費者的里程焦慮,預計深藍SL03年內銷售量為7萬臺,2023-2024年銷量分別為15、20萬臺,成為爆款車型。

      三家“頂流”!打造全新技術平臺CHN

      在加速向新能源汽車市場邁進的同時,長安汽車亦攜手華為、寧德時代共同打造了全新一代電動汽車技術平臺CHN。該平臺于2022年6月25日全球首發,而這三家“頂流”公司分別賦能整車研發和生產,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電動車關鍵零部件,以及動力電池。


      集三家“頂流”之所長,CHN平臺的技術優勢十分突出。

      該平臺搭載雙電機四驅系統,可搭載135kWh電池包,能實現700km以上續航里程; 采用更安全的域控制器融合架構,強計算能力賦能旗下產品高階智能駕駛輔助能力。

      CHN平臺誕生的產品具備高集成、高延展、高性能、高續航、高安全、強計算、高智能、可進化的強大能力,旗下首款產品阿維塔11于2022年8月8日正式上市,上市17天訂單突破了2萬輛。

      業內人士認為,全新CHN技術平臺打造的阿維塔11有望憑借智能化配置與高性價比,在高端純電汽車品牌占據一席之地。

      創新混動技術 把控市場“痛點”

      眾所周知,國內充電基礎設施尚未完善,純電用戶仍受里程焦慮困擾,短期內“充電難”問題仍是用戶“痛點”,混動將是汽車行業節能減排中期維度的主流技術路徑。

      數據顯示,2021年,歐盟混動車型(插混+油混)市場占有率達28.5%,較2017年增加 25個百分點,混動車型市占率顯著提升。而中國混動市場規模也在高速增長,2021年中國汽車市場混動車型銷售111萬輛,市占率4.24%;2022年1-5月中國汽車市場混動車型銷售66萬輛,市占率達6.91%,,同比增加3.89個百分點。

      依托深厚的造車經驗儲備,長安汽車在混動技術上也不斷創新。在2022年7月11日“走進藍鯨iDD技術實驗室”的直播活動中,長安汽車英國傳動系統總工程師向大眾在展示了藍鯨iDD混動系統的核心部分——三離合電驅變速器。


      藍鯨iDD混動系統采用P2架構,該架構對主機廠變速器自主開發能力、集成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藍鯨三離合電驅變速器采用高集成度濕式三離合系統、智能電子雙泵技術、高效高壓液壓系統、電機S-winding繞組技術,電驅動綜合效率達90%。

      中信建投認為,P2架構涉及發動機、電動機、變速箱、離合器等多部件動力耦合技術,技術難度高,長安在藍鯨動力系統的技術積累為長安iDD研發提供重要支撐,目前僅長安與德系車企應用P2架構技術。而對于造車新勢力廠商,受限于傳統動力技術水平積累,暫時不具備自主研發并聯、混聯架構的能力,新勢力更適合布局增程式混動技術。

      目前長安汽車已有增程式、并聯P2、雙電機混聯等多種混動技術的儲備。

      業內人士分析,各整車廠商混動產品布局策略不同,長安并非僅僅局限于P2架構,而是儲備多種混動技術,針對不同車型的目標客戶需求,結合技術特性,搭配混動構型,從中也體現了長安強大的市場需求把控能力。

      結合目前對于電動汽車發展周期的普遍認知,中期來看,掌握更為先進和全面的混動技術可以幫助長安汽車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充分保障業績的穩定。

      發布“長安原力” 新能源動力路線全面

      電動化的快速普及也為汽車智能化升級提升了更多機會,而且智能化更能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安全、高效、舒適等需求。

      自2018年8月推出“北斗天樞計劃”全面轉型汽車智能化以來,長安汽車緊抓發展機遇期,在2022年內推出了多項引領行業向前向上的智能化技術。例如在2022上半年,長安汽車實現智能泊車系統技術突破,UNI-V榮獲2022WIDC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智能泊車金獎”;領航智能駕駛輔助功能完成實車移植,智能駕駛技術邁出量產應用關鍵一步;率先開展3項智能網聯國際標準制定;獲評《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年鑒》“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優秀企業”。

      開源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長安汽車還將加速軟件定義汽車,掌握智能化核心技術,加快智能化產業布局,打造新的增長點。

      2022年11月30日,長安汽車正式發布原力技術(包含原力智能增程和原力超級電驅)。181項專利技術、95%行業最高效率電驅總成、1200KM的超長續航、-30℃超低溫車輛正常啟動,這些數字解讀顛覆了大眾對傳統增程式的認知。

      在2022年12月25日長安汽車160周年科技成果展上,除了宣布成立“長安科技公司”,長安還發布了三大新能源動力:長安氫燃料電池系統、長安智電iDD、長安原力。分別代表了長安在氫能路線上的技術進展,在能量管理、電池溫控等動力技術,增程和電驅等續航相關的技術進展。


      總體而言,這三大新能源動力覆蓋了氫能、純電、混動三大新能源路線,標志著長安動力全面煥新。全面的新能源路線布局,也為長安汽車推出新能源汽車產品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選擇,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更有利位置。

      作為中國汽車四大集團陣營企業之一,長安汽車技術實力有目共睹。截至目前,長安汽車已掌握智能低碳核心技術600余項。其中多項新技術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如長安汽車自主研發的“零起火”電池、“七合一”智慧芯等,均成行業標桿。

      領先技術的背后是對研發的巨大投入。近五年長安累計投入570億元,已構建起“六國十地”全球研發布局,研發實力連續六屆12年排名中國汽車行業前列。

      而上述2022年內發布的全新技術,在進一步鞏固長安汽車技術實力的同時,也極大促進了長安汽車的產品布局,并提升了長安汽車的產品競爭力。全新技術加持下,長安汽車在2022年大力推新,中高端產品擴容成效顯著。

      2022年11月,長安自主品牌新能源車銷量達33130輛,同比大增193.81%;1-11月累計銷量226015輛,增幅達140.51%。其中,純電新品深藍SL03、阿維塔11及Lumin具備強勁產品力,傳統車型的混動化轉型也為公司貢獻了重要銷量,UNI系列、深藍、阿維塔也將推動自主品牌高端化。

      隨著2023年的到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競爭白熱化階段。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長安汽車未雨綢繆,堅定全面向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發展方向,制定了清晰的發展規劃。

      未來10年,長安規劃將總投入2000億元,構建超過1萬人規模的科技創新團隊,聚焦于智能電動化核心技術,加速新一代電池研究應用,開發“八合一”超集電驅,構建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突破智能駕駛關鍵核心技術,并加速研發汽車芯片。

      按照上述戰略和規劃發展,可以預見,隨著更多、更高端前沿技術的加持,長安汽車未來的增長勢能和規模效益將不斷釋放,在國產汽車品牌中的市場地位將更加突出,價值也將愈發凸顯。

    來源:咸寧網 編輯: editor017       
    微信公眾號
    中國經濟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本網所刊登文章,除原創頻道外,若無特別版權聲明,均來自網絡轉載;
    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
    如果您對稿件和圖片等有版權及其它爭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核實情況后進行相關刪除。

    聯系電話:81785256;郵箱:cetcopyright@163.com

    報紙訂閱  關于我們  CET郵箱 
    微信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中國經濟新聞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復制或建立鏡像
    聯系電話:(010)81785256 聯系郵箱: cetcopyright@163.com
    中國經濟時報社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平西府王府街 郵政編碼:102209 電話:(010)81785188(總機) (010)81785188-5100(編輯部) (010)81785186(廣告部) (010)81785178(發行部) 傳真:(010)81785121 電郵:info@cet.com.cn 站點地圖 Copyright 2011 www.carenetpr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舉報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80005       京ICP備07019363號-1       京公網安備110114001037號
    国产久久偷拍网大学,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麻豆精品传媒在线播放,玩偶姐姐陪玩四部曲视,日韩av偷拍国产,在线sm国产免费观看,萝莉 视频 国产 在线,国产网红百合视频